宝钢中央研究院档案室2011年启动了档案编研工作,结合档案室现有档案的实际情况,在与宝钢史志办的协同下,经过半年多的具体实践,我们初步尝到了甜头,同时,也引发了如下思考: 档案编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,它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,它与档案的收集、保管、鉴定等工作是相互联系、相互促进的关系。宝钢档案编研工作中的“编”和“研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。在了解掌握企业领导和各部门对档案编研材料需求的前提下,前瞻性地开展档案材料的编研工作,可以为企业提供条理清晰、客观准确的信息,为企业的决策、生产、经营、党建、宣传等各方面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和依据,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,可以更好地发挥馆藏档案的作用,即使“死档案”变成“活档案”,也可以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地位和档案本身在企业改革、发展、稳定中的综合作用。 据悉,西方一些国家早在上世纪初就建立了企业档案馆,他们把本企业的档案资料看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珍宝,如德国克虏伯公司、西门子公司分别于1905年和1907年成立了本公司的档案馆。宝钢历来也十分重视档案编研工作,加大人力、物力投入,注重新一轮的修志工作,并征集史料,建立了宝钢历史陈列馆等。 在现实工作中,一些80后新员工不了解宝钢当初建设的艰辛和磨难,有些青年员工甚至不知“85·9”为何意思,更不用谈如何发扬“85·9”精神。通过专题编研,档案室把宝钢各个时期工程建设、生产经营、发展壮大的历程,以及重要的领导人物、历史事件等,汇编成电子版,通过宝钢专门的网络,如“桥”论坛等载体,对青年员工进行宝钢历史知识的普及与传播,更好地发挥“存史、资政、育人”的作用,促进他们更好地传承宝钢“85·9”精神。同时,重温历史,可以让在岗的老一代宝钢人更加珍惜时光,激励斗志,站好最后一班岗,做好“传、帮、带”,在宝钢二次创业征途中,不辱使命,不负众望,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。 开展企业档案编研工作,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:企业档案的编研主要应围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,有重点地进行编研;广泛选材、实事求是;企业档案编研材料要忠实于档案的原件,以确保编研材料的质量。 目前,尽管宝钢档案室与宝钢史志办许多业务是相通的,关联性很强,或者说,是上下道工序,可以很好地互相配合、学习、借鉴和支撑。所以,两者间开展跨部门的虚拟团队合作活动,可以更好地发挥档案编研的协同效应。 档案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,使档案编研载体及传播媒介从有形实体向信息共享平台转变,提高档案编研成果的利用效率。 宝钢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(一期)已于2011年8月1日上线运行,该系统覆盖了集团公司总部、宝钢股份机关、宝钢不锈本部、钢管条钢事业部本部、宝日汽车板等五家单位的各类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管理,并将逐步向各分、子公司延伸、推广,力求达到全覆盖,并通过信息化平台,达到信息资源共享,从而加强整个宝钢的档案管理工作,进一步提升宝钢档案管理水平。(张跃进) (作者单位:宝钢中央研究院)
|